孙俪新剧预告惊艳刷屏,解密一镜到底拍摄的魅力

2017-06-23 00:10
说起“一镜到底”,大家较为熟悉应该是《鸟人》、《地心引力》、或者是今年年初上映的《爱乐之城》。其实许多创作者心里都藏着一个一镜到底,因为“一镜到底”它是美学的扩展面,也同样是技术的制高点。没有天才的头脑就没有高超的调度,没有严格的计算就没有完美的操控。

“一镜到底”是一门很高深的技术活,它需要导演、摄影、美工、灯光、演员之间的精妙配合,也需要摄影车、斯坦尼康、滑动轨道、起重机吊臂的辅助运作,每个细微之处都决定镜头的成败,一环疏漏就会满盘皆输。


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“月圆”版主题预告

如果你身边有关注剧的朋友,昨天就应该被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的预告给刷了屏。这款“月圆”版主题预告,就是完全展现了“一镜到底”的拍摄手法。预告全片只有一个镜头,长达158秒,镜头层次分明,用情景之间的反差,映衬出孙俪饰演的少奶奶周莹内心的悲凉,和对曾经美好的怀念,无言却最有意境,简约却最戳泪点。

如前面所说,这个镜头看似简单,其实拍摄起来超级复杂,也可以说它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拍摄方法。拍摄这种镜头不是可以依靠技术,或者人力可以进行解决掉,它考验的是导演对场面调度的把握、演员的表演功力、摄影师的技艺和体力。并且,One-shot要想用得出彩,他要落脚于动作、情节、心理的完整性与流动性,成为一种表达内在情绪与精神处境的视觉载体。

孙俪新剧预告惊艳刷屏,解密一镜到底拍摄的魅力

这款“月圆”版主题预告讲述了吴聘因故去世后,周莹一个人肩负起振兴吴家东院的重任,面对物是人非的东院,她触景生情,怀念过去与吴聘在一起的美好。

孙俪新剧预告惊艳刷屏,解密一镜到底拍摄的魅力
在预告片里,周莹在经过长廊时,她踉踉跄跄,每隔几步就抬头看一眼月亮,在拍摄上,拍摄景别固定在中近景,光线忽明忽暗,镜头利用人物运动产生的光影变化,将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孙俪新剧预告惊艳刷屏,解密一镜到底拍摄的魅力
进入庭院之后,先是一个全景,画面出现了当年她和吴聘年轻的时光,两人为了能够在一起,他们跪在庭院求公公吴蔚文和婆婆郑氏同意。随后再次进入情绪表达,人物与机位运动用相反的方式,表现出人物在大环境之中的无能为力。

这时,一道暖光打进,因为回忆,心底终于有了一丝的温度。曾经她感慨月亮的残缺,吴聘却用纸片让其圆满,那时她依偎在吴聘的肩膀上感觉自己就像是夜空中那轮皎洁的圆月。但,纸片终究不是月亮的一部分,如今吴聘逝去,诺大的东院只剩下她一个人,周莹在幻境中寄托的美好与配乐中“与你别了那青春骊歌”的歌词旋律形成反差,更加凸显了她对那年“月圆”的怀念。没用多余的台词和旁白,一个“一镜到底“的镜头,把人物情绪、心情变化、时光流逝的无奈,表现的淋淋尽致,这就是影像的魅力。

最早呈现出“一镜到底”意识的剧情片,当属电影顽童希区柯克在1948年拍摄的《夺命索》。限于胶片长度,在当时用单一长镜头拍摄电影的愿望在当时无法实现。《夺命索》是由十几个长镜头经后期剪辑拼接而成。摄影时,一旦前一卷胶卷用完,就将摄影机停机,镜头对准某位演员(或者沙发、墙角)的背影,再换上新的胶卷。这使得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谋杀故事通顺连贯、一气呵成。《鸟人》的摄影指导由奥斯卡最佳摄影得主艾曼努尔•卢贝兹基担纲,他所谓的“一镜到底”,也是由大量长镜头加以剪辑和特效拼接而成,片中最长的实拍镜头只有7分多钟。

孙俪新剧预告惊艳刷屏,解密一镜到底拍摄的魅力
孙俪新剧预告惊艳刷屏,解密一镜到底拍摄的魅力
《夺命索》、《鸟人》工作照

其实长镜头拍摄的难易度,与摄影机的灵活度息息相关。希区柯克拍摄《夺命索》时值彩色电影早期,摄影机非常庞大,为了迁就摄影机的行动,镜头外的道具摆设不停的被搬移。而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机越来越灵活,运动幅度与轨迹也更为自在。《鸟人》中用到两台阿莱的摄影机:一台是卢贝兹基操作的Alexa M,配备4:3的影像传感器,感亮度1250 ASA,这台小巧的摄影机主要用来手持拍摄,可以进入演员之间的核心地带 ;另一台是斯坦尼康摄影操作员使用的Alexa XT,用于较为客观、远一点的镜头。


我们也是找来了幕后视频,其实这款长镜头拍摄的秘密就是使用了无人机。几个视角的转化之所以能够这么流畅,只有无人机能够实现。

孙俪新剧预告惊艳刷屏,解密一镜到底拍摄的魅力
长廊时的拍摄,是摄影师徒手或者借用仪器手持无人机,保持住了镜头的呼吸感。

孙俪新剧预告惊艳刷屏,解密一镜到底拍摄的魅力
进入庭院之后,无人机起飞,进入上帝视角。想要拍摄这一个镜头,剧组肯定花费了巨大的精力。在抠图、替身大行其道的如今,肯花费时间到这样尝试性拍摄制作上,真是要给个赞的。

无论是通过后期剪辑、特效达成“一镜到底”的效果,还是行云流水般的单一长镜头,这都是在对电影语言进行创新的基础上造就了令人赞叹的视觉奇观。现在有业内人士已经开始用“严峻"来形容当下的影视产业,IP、小鲜肉可能都不灵了,这些带流量的元素是否能一定带给作品口碑,已经是未知数。

那创作人就要回归到”创意“本身,只有这样才能自救。故事是创作者需要把握住的,而对于影像的探索,也是创意的一部分,这也是影视独特魅力所在地方,所以创作人不能丢失。
本文为作者 行业经验 分享,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,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!如作者有特别标注,请按作者说明转载,如无说明,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,并请附上出处(影视工业网)及本页链接。原文链接 https://cinehello.com/stream/91681